电话
094-469801960
概要:上个世纪在建筑界表演的大戏经过了潮起潮落,早已到了21世纪这一幕,心中的激情过后,带来人们更好的是欺骗,是关于古典和现代的忧郁,是关于向左向右的徬徨。建筑师注定也是普通人,就像几米漫画中的男女主人公一样,总是要面临这样的境遇,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这的确是个问题。克里尔早已把他的答案写出在《建筑:自由选择还是宿命》里了,我们呢?向左走?向右走? 关键词:西方建筑,建筑艺术 来自台湾的画家几米曾多次出版发行过一本与本文标题同名的连环画,叙述了一个再次发生在当代都市里的朴素但仍然不会让人心动的爱情故事,仅有一墙之隔的一对青年男女在无意间中遇见又在无意间中丧失了联系,而每个人每天习惯性的或是向左走或是向右走完全让他们丧失了再度遇见的机会当然作者最后还是所画出有了充满希望的结局。因为某种倔强而完全让美丽擦肩而过的故事样子天天再次发生在都市里的钢筋水泥丛林中,好像平时得无法再行平时。
然而到底是什么东西让这样咫尺天涯般的失望这样更容易地再次发生呢?出于建筑师的职业习惯,我总想要这不会会与都市里的建筑和由建筑包含的都市具有什么错综复杂联系? 约一年前,我在罗马studio杂乱无章的图书室里找到了这本叫作《建筑:自由选择还是宿命》的书,让我自己都深感惊讶的是自己居然耐下心来将它原始地翻阅了一遍,我坚信这种无意间找到的东西不存在有更加多现实价值的有可能。具有建筑师和规划师双重身份的作者莱昂克里尔用他那只和几米有点类似于风格的笔触,刻画了一幅对我而言既熟知又陌生的建筑和城市图景。之所以说道熟知,因为我每天都要面临那样的建筑和城市;之所以说道陌生,因为我的心中经常生根莫名的陌生感。
我忽然意识到,在这样的建筑和城市环境中,几米可以来画的故事一定会缺少。 机智的克里尔在心里一定和几米一样确切,那种无处不在的遭遇最少首先是源自一种无处不在的自由选择向左走还是向右走?而正是这小小的一步或许就要求远比步幅更加最重要的南北,一个人的命运如此,一个建筑和一个城市的命运样子也可以这样解读。于是我庞加莱,克里尔才不会把他自己的这本书起了那样一个名字。
我和许多其他人一样早已习惯了从一位建筑师的建筑作品开始去相似他。在arcspace.com的网页上可以看见许多我们所熟悉的大师设计的同命题住宅,克里尔那座非常简单得完全无法再行非常简单的住宅在它们中间一点也不起眼,但毕竟理解克里尔世界的一个最佳起点。他这样叙述他的设计: 我企图以孩子们可画的途径去设计一个可以称作家的住宅。
我的主要目的就是设计一个确实的Kolonihavehus具有一点点幻想和奇特的感觉,这就是这些小住宅所要象征物的。 住宅不应被解读为一个我们需要在那里找寻到遮挡的带上屋顶的场所。
那是一个有壁炉、有床、有桌、有带上围墙花园的地方。在花园里有一个为壁炉而储藏木材的储物间。
去设计让人们居住于感觉良好的东西对建筑师十分最重要。 望着克里尔笔下这个住宅的展现出图,我感觉好像要转入几米所画中的那个有童话般感觉的世界。
这座纸上的建筑禁不住让我回想沈从文先生说道过的一句话:这世界上或有想要在沙基或是水面上修建崇楼杰阁的人,那可不是我。我只想建一座希腊小庙,选山地不作基础,用柔软岩石六边形它。精美、结实、规整,形体虽小而纤巧,是我理想的建筑,这神庙奉祀的是人性。不是吗?人无时无刻不置身于建筑的环境之中,而建筑对人的塑造成也无时无刻不出。
我们也许可以遗忘一位用文字构筑理想世界的文人,但是,遗忘了建筑中的人性也许就不会筹划出有潜在的危机。很显著,克里尔期望自己设计的住宅是家的象征物,反映着温馨的人性,我也坚信绝大多数人在看见克里尔的住宅时都会想起那就是归属于某个人的家。而在同一个网页上那个马里奥博塔设计的住宅,虽然屋顶上具有在风中飞舞的竹子,但让我首先想起的却只是在意大利塔斯干尼地区,古城卢卡城内那座头顶一棵树的钟塔有些建筑师或许并不不愿通过建筑去构建普通人最朴素大自然的梦想,进而取得某种程度上的永恒。而在克里尔显然:建筑是建筑物的艺术文化。
作为一类艺术,它与从对建筑物元素的仿效和翻译成到沦为一种象征物语言有关,并在建筑规律方面以一种象征物和类似物的相同体系来传达建筑的本源。建筑作为公众艺术而不存在的条件使它取得了物质上和最后精神上的永恒,去传达总是在变化的功能和时代精神与建筑牵涉到。一定的建筑类型显得联系着一定的功能、仪式和时代,并提高到雕塑般或图画般的意向来维持这种联系。
1988年克里尔在那个知名的滨海城(seaside)项目中为自己修建了一座住宅,那不是一个有科幻色彩的居住于机器,而是一个和上面提及的设计异曲同工的房子一个他内心世界的缩影。他的自由选择是将童话里的家带回人间,因为他坚信那样一座普普通通的住宅可以取得精神上的永恒。
克里尔的建筑观不同于从前被我完全指出天经地义的现代主义建筑观。他在《建筑:自由选择还是宿命》里所叙述的现代主义建筑也不是我所或许熟知的那个形象。
在这本书中,偶像般的柯布西耶被克里尔化为了一个漫画人物,那个充满著新的智慧和新的精神的头颅上遍及着给了大师以建筑启发的各种东西,这幅令我陌生的肖像却为我获取了新的检视、理解一位建筑师所必须的那段距离。他在书中安静地写到:今天,每个人都告诉密斯曾多次打算为希特勒工作、柯布西耶曾打算为贝当(Petain)工作。在1942年,阿尔托友好关系地采访了在德国莱茵的希特勒的雕塑师。
兹拉尼(Terragni)为墨索里尼工作过,尼迈耶为世界上大量的独裁者们工作过估算这样的语句很难让早已视现代主义建筑为先进设备和正义代表的人安静。克里尔让我意识到:意味着读书建筑师的建筑和文字是远远不够的。
对于西方的建筑和城市,身在东方的我们不免有雾里看花的失望,忽略,克里尔则具有我们所无法只能享有的先天优势。这位出生于1946年的卢森堡人在德国斯图加特大学已完成了建筑学专业自学之后,曾多次在斯特林的事务所工作非常宽的一段时间,但随着1978年一封公开信在《A+U》上的公开发表,他作出了离开了的自由选择。
在据某些文人指出仍停留在19世纪的伦敦城里,他生活了二十年,既在伦敦皇家学院又在建筑联盟教教过书的他最后还是在法国南部福了家也许是笼罩在欧洲的那种历史气氛,才使得他能在36岁的时候还说道柯布西耶是一个惟一让他不愿为之工作的人,而之后旋即却开始视柯布西耶为毁坏天使。或许那时,他忽然找到就是柯布西耶刺穿了人们关于建筑的童话梦和由童话般建筑构筑城市的童话梦。 有一点难过的是,欧洲那些现在仍然有活力的历史建筑和城市使得那些历史上闪光的思想仍然生动,克里尔以求在现代气氛下的社会中找到在历史岁月中早已变旧的观念还不存在着新的意义。克里尔要感激许多历史上的先辈。
比如,托内尼斯(Tonennies)使他解读了遗失社区观念所经常出现的冲突,并发展了通过紧密联系的社区维持小规模城镇的观念;特谢诺(Tesseonow)使他将建筑视作对日常生活市场需求的一种体现,并把小城镇视作产生手工艺和人类价值最低反映的合理的文脉沿袭;卡米额西特(CamilloSitte)使他将城市视为一个简单的相互交织的系统,而不是意味着功能性的区分,进而他认识到城市的变化是社会的和政治的;勒杜(Ledoux)等使他理性的去找寻美和宇宙真理还有很多。如果看惯了大师作品和著作的我们对这些影响了克里尔思想的人物十分陌生,对他们之间盘根错节的联系也忽视的话,我们如何能解读克里尔在古典还是现代,向左还是向右之间作出的自由选择呢?那是一条看上去有点原有的新都市主义道路,既是关于建筑的也是关于城市的道路。 到了43岁的克里尔充满著热情也充满著激情,在解构建筑攀上历史舞台的时候,他向另外一位当代神明埃森曼(Esienman)收到了挑战书:《我的意识形态比你的好》(《myideologyisbetterthanyou》)每一个读者都能再行在这本1989年《AD》杂志的墨香中气味浓浓的火药味,而也就是这种纸上的刀光剑影才能让人更加明晰地看见什么是克里尔的建筑和城市,什么又是埃森曼的建筑和城市。
换言之,就是古典与现代的有所不同南北,向左与向右的有所不同命运。 埃森曼说道:在古典的意识形态里只有极致的概念。但今天,宇宙的要素仍然完全相同,我们无法再行返回古典的体系中去了。
克里尔说道:我们作为艺术家和建筑师的目标,还包括对宇宙体系和秩序的解读,它容许我们建构艺术品,就像大自然造物一样。 埃森曼说道:正如在自然界所遇上的那样,古典主义包括着极致的概念。正如我所说的,今天,很久不有可能去展现出这个极致的古典概念了人和大自然的人与自然,因为这个理想状态早已被人所建构的力量给毁坏了。
一个人无法之后用古典方式来传达,因为,他们所想要传达的,早已仍然不存在了。 克里尔说道: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可怕的时代就拒绝接受好的建筑,那是可笑的。 埃森曼说道:来,克里尔,今天,你再也不能这样修建了。 克里尔说道:你无法,但是我能! 此时的克里尔样子立刻要怒发冲冠。
的确,他无法再行用纸上建筑来构筑纸上城市。他必须的不仅是修建一个实实在在的建筑,更加必须修建一个实实在在的城市,无论大小。 有意思的是,完全与此同时,在中国天津大学的第八教学楼里,于是以举办一场关于解构建筑的报告会,将教室挤得水泄不通的人们完全要把讲台上的邹德侬、周恺、王蔚诸先生水淹了,在当时的天时地利人和下,的确足以经常出现一位理直气壮对埃森曼说道不的人,那时人们的热情完全已将有可能的疑惑全部给融化了。
没让克里尔失望的是,在他与埃森曼论战的同时,他再一等来了一个将他的图纸变为现实的机会。早于在《avisionofBritain》一书出版发行时候,查尔斯王子就批评了柯布西耶所提倡的城市分区规划在战后对城市风貌的恶劣影响,也批评了现代建筑师对大多数普通人的情感和心愿的忽略,而只是为某些建筑师和评论家自己设计房子的现象。
他大力提倡实践中他所明确提出的关于场所、等级、尺度、统一、围合、材料、装饰、艺术、回应与灯光、社区等城市设计诸原则,我想要他才不会在1988年任命克里尔为英格兰Dorset地区Poundbury新镇的总规划师,开始一个新都市主义的建筑和城市实践中。Dorset作为英格兰古老而又美丽的一部分是历史上罗马人建构的,直到1800年,这片100英亩的土地上不过居住于着为数4000的人口;约在19世纪,这个古代集贸城镇的规模拓展得非常明显;1987年,当地的规划部门自由选择在西部边缘地带的农场作为城镇的发展用地以符合住宅市场需求。
1989年的一个周末,克里尔公开发表展出了他已完成的总平面,在他的方案里,新区被分作4个部分,每部分有500到800座住宅,住宅的发展一半为了租赁一半为了出租,每一个部分没多达100英亩的罗马式的旧城镇;在这里,人行交通和汽车交通被小心翼翼地加以的组织,一切的城市细节都企图体现英国乡村的传统和仅次于可能性的有所不同,建筑法规只对建筑材料和建筑尺度加以阐释,新的建筑虚心认同当地的本土风格,而不特地展现出什么特定历史时期的建筑风格。在克里尔的思想里,城市远比建筑更加最重要。建筑为塑造成社区精神而服务,不必须生硬的搔首弄姿,依赖平时建筑依然可以在当今时代里营造出有可以展现出社区精神的气氛。整个项目没匆匆忙忙的开始,直到1993年整个计划才具体实施。
修建建筑和城市的过程是漫长的,今年3月,Poundbury步入了它的十岁生日,看著小镇中心广场上熙熙攘攘的人流,看著小镇旧开业的便利店和第一间酒吧查尔斯王子说道,这是一个确实的社区。此时的克里尔或许对自己向左向右的自由选择更为有热情了,因为他心目中的建筑和城市仍然逗留在纸上了,无论是图画还是文字。
克里尔和埃森曼心目中的建筑与城市就像两条道路上的风景,也许这道路具有完全相同或相似的起点,但却因为具有古典与现代、向左与向右的有所不同方向,所以才有了迥异的风景。至于是不是具有同一个极致的起点?谁又能意味著认同呢。
如果有,这个答案或许不会经常出现在中国。 两年前,上海要求实行所谓的展出异国风情的一城九镇战略设想,其中的安亭就是一个如今再一被抹黑得沸沸扬扬的德国风情小镇。2003年8月31日,《南方周末》为它开始编写风情史。当国人完全失去修复中国传统城镇风情热情的历史时刻,将目光投向撒满歌德影子的魏玛小城也就无可厚非了,如此规模的城镇建设多多少少很像克里尔的Poundbury的味道。
有所不同的是研发安亭的开发商更加有创造力,他们在向左向右的自由选择中精妙地确认了一个折中的方向古典主义尺度,现代主义建筑。所谓的古典主义尺度就是城镇的城镇布局、道路规划、建筑尺度上反映古典主义韵味,明确的展现出就是护城河、环城绿带、邻里单位等等;忽略在明确建筑上则引进包豪斯的设计元素,倡导简洁主义大约只有中国人才能一时间抛却了古典和现代之间在本质上的对立,在非此即彼的自由选择中需要左右逢源,带着大团圆式的心态去庆贺安亭阳光灿烂的时候,或许那时,安亭的地上真为不会撒满了诗意的影子,忘这种中国式的大团圆会是一个奢望。 参考资料: 1.LeonKrier,《choiceorfate》,AndreasPapadakisPub,1998. 2.OpenLetterFromLeonKriertoJamesStirling,in:,1/1978,87. 3.PeterEisenmanversusLeonKrier:Myideologyisbetterthanyours,in:,9-10/1989. 4.PrinceCharlesAndArchitecturalDebate,in:vol59No5/6-1989. 5.NanEllin,(revisededition),PrincetonArchitecturalPress. 6.林鹤,缅怀步行城市,《读书》2000年第10期。qqqqq7.朱红军,新安亭风情史,《南方周末》2003年8月21日。
克里尔(LeonKrier).。
本文来源:米乐m6-www.zzgxqxww.com